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焦延勇,“油二代”,当过插队知青、跑野外的石油工人;得益高考就读师范院校物理系,后担任油企子弟校教师、校长;长期从事油企教育、组织、纪检等工作,2016年退休。其父焦益文1957年被错划“右派”,时任四川石油勘探局副局长。
原题
父亲在一九五七
作者:焦延勇
抗日战争(左)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父亲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在国庆70周年大典的彩车方阵中,四川彩车出现:石油钻塔高耸,上书“页岩气”三个字格外抢眼,光彩夺目。我心中猛然的强烈一震,这不正是父亲苦苦追寻,心心念念的四川大气之梦!我国的四川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属天然气中非常规气的一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一直引领着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目前四川盆地已探明天然气储量1.6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一,承载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产量。半个世纪前人们憧憬的“气化全川”早已实现,如今“川气东送、西气东输”,在我国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和能源战略储备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家父焦益文1949年11月随军解放重庆,作为军代表,奉命接管国民政府四川油矿勘探处。后来他出任四川省石油勘探局副局长,一直主管盆地石油地质勘探,因提出四川应该“以气为主,油气并举”的建议,有悖上面“重油不重气、有气偏要油”的决策,1957年成为四川工交口最大的右派。1979年2月父亲获改正平反,带着“尾巴”调离四川;1986年8月,在四川省委、省组织部参与下,经两次复查,撤销原改正文件,推倒所有不实之词,终得彻底平反。正义来得晚了些,父亲已于8个月前病逝昆明......
双鬓已苍的姐弟一起启封了父亲离世33年前尘封的樟木箱。这只箱子收藏了父亲珍视的各种物件,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文房四宝、书画楹联、日记文章、相册书信等等。显然,在我们眼里更为珍贵的是其中的史料,它记录了父亲的一生和整个家庭的艰辛历史。我们将四川早期著名画家赵蕴玉先生的《猴图》,捐赠到山东东营市博物馆,以聊补父母对曾经战斗过的故土深深眷念。将父亲残存的半部日记《解放战争支前日记(上)——从济南到(南)京沪》(后半部在文革中被抄走)送到了广饶县党史办。他们组织专家学者,对其中的路线、地址、事件等进行考证、解析、编辑,赶在百年党庆出版了《广饶史料辑存(第一辑)》,体现了老区人民对先辈的崇高敬意,令我们感动不已。上半部日记原本只准备记三个月,后来满满的却记下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期间14个月经历
父亲小心翼翼保存的遗物中,最多的当属与他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的文字记载。陈旧笔迹已褪色,誊印油墨正销蚀。最为珍贵是一本装订成册的史料,起源于文革中四川工交系统发起,经领导机关批准,由群众组织参与的专案调查报告。它完整披露了父亲一生三起三落、命运多舛的经历,揭示出政治运动中采用手法,构陷方式,勾勒出内幕的历史细节,搭建起当年逻辑架构的史实。这是在1985年党中央“割尾巴”大清理中,组织上从父亲的档案中清理出大量的材料,汇入其在数次政治漩涡中的检查、交代一并退还了本人。我们进行了原文录入付梓印刷,多达13万字。睹物思人。面对斑驳陈迹的故纸堆,难掩苍凉悲壮,感叹震撼之情,心中的五味杂陈挥之难去。有了父亲的这些史料,我们能够清晰还原他激情岁月与起伏跌宕的艰辛。
父亲在党44年,期间22年没了党籍。这是清退的本人检讨、交代材料中的一部分
史料中没有父亲完整的履历表,但字里行间却刻录着他的身影,家人共同的经历构成了鲜活的细节,将碎片化往事串联起来。1949年5月继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后,父亲所在部队划入二野。留守南京的母亲给他写信,说接到命令将进军西南,已托人将女儿从济南军人保育院带回。8月父亲由沪返宁拍下此照
母亲怀里的长女,到了学龄进入成都育才小学(四川省委子弟学校),时逢姑姑姑父出使国外,一对儿女从北京转来也进入该校。官家子弟起堆堆,特好攀比谁家“老汉”(父亲)官大。同学问:你老汉当什么官?只知父亲常跑野外的大姐,想起小孩们好显摆的一句话,随口应答:南下干部。“算是吧!”父亲一愣,马上改口:“我就是一个兵。”后来,祖父母筹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大),三个孩子转入了成电子弟校。再后来,又一并转学到了家门口的下西顺城街小学,弟妹们到了学龄依次送进了该校。大姐不解,为何要从最好学校转到街道学校?担任过抗日根据地军工烈子弟学校校长的祖母告知:是你爸让转学的。他说小孩最不该有等级思想,干部子弟有一个软肋,容易依仗权势忘乎所以,需要换个环境。祖母说:他是对的,你们可得更努力啊!可喜的是表姐、大姐、二姐都从该校顺利考入了石室中学(成都四中)。1982年6月15日,逢祖母生日,父亲写下《清河辞》: 贺老母八十一寿辰兼纪念‘七七’事变四十五周年
唧唧复唧唧,户户争议炽。耳闻炮火声,义愤加叹息......毛编持久战,必败东洋兵。阿爷率儿男 ,阿娘携女玲。是男投军去,是女‘动委’行......旦辞故乡去 暮宿清河边,不闻阿爷唤女声, 但闻抗日救亡歌声欢。旦辞故乡去, 暮至‘黑铁山’,不闻阿娘唤儿声,但闻胶济敌车声啾啾......
清河是家乡的母亲河,后来部队命名“清河军区”。1938年8月,父亲尚不满14岁,祖父母带着一双儿女参加革命:祖父率儿投奔八路军;祖母携女到根据地“抗日动员委员会”(共产党抗日政府)。黑铁山系当年三支队(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最初驻地。父亲曾任通讯员、宣传员、分队长、抗大学员、班长、技术书记、指导员;他1941年5月入党,1942年末,抗战处于胶着之时,为扩大敌后区域,他被派往敌伪区任科长、区长、区委书记;解放战争继莱芜战役后,组建后勤保障部队,急需有部队作战经验及地方工作能力的干部,他重披戎装调往解放军华东支前司令部,任政工队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中南、西南战役。1949年5月华支划入二野,后随大军抵重庆。1949年12月5日二野三号首长一纸命令,他踏上了新中国四川石油事业的领导岗位
诞生于襁褓之中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石油。但偌大的新中国只有淡淡的几处星光:玉门、四川、延长、独山子。地处玉门、四川两大油矿互为犄角之势,被石油业内人称“北康南焦”,康:康世恩。父亲就是一个兵。晚年的他刻下一枚图章:“石油丘三”。兵者,丘八也,“丘三”何意?父亲解释当兵的退伍,八减去五,只剩下三,自喻是一名退役的石油老兵。
“石油丘三”憧憬自己的美好梦想,自命“碳氢居士”愿与四川气田守望相助
“我知道点灯用洋油,从没听说过石油。”25岁的军代表只读过初中一年,对石油工业一窍不通。他认定外行领导内行是不行的,下决心攻读专业知识,却偏偏选择了深邃的地质科学。他说“不懂可以学,不能成为专家也要成为钻家!”1950年初,西南地质调查所(西南地质局、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前身)成立,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黄汲清任所长。同年春,第一次全国石油会议在北京召开期间,父亲诚邀黄汲清担任西南石油(中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前身)地质顾问,黄慨然应聘。得知黄深耕盆地地质20年,机不可失,他请求拜师门下,研习石油地质。黄汲清,四川仁寿人,1928年北大毕业,1935年获瑞士博士;曾任民国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等重要职务;首创陆相生油理论,让中国人找到了大庆油田,被业内誉为中国地学泰斗、石油地质一代宗师。(文革中黄被关押并流放,回来后才发现自己的成果被宣传为别人取代,于是写信给邓小平要求正名。)黄汲清作为启蒙老师,将他引入了地学殿堂。父亲当面改称“汲师”,黄遂称军代表为“老干部”,从此结成师徒关系。又为他引荐重大、川大地质系乐森浔、李承三、罗蛰潭等著名教授的授课学习。
他既当领导又当学生,在百忙中仍然到川大、成都地院学习,人称“吃小灶的旁听生”1984年“汲师”八十大寿,父亲以《蜀歌行》贺寿,师徒传书回忆了当年师生情谊:“五十年代,随师踏巴山,涉蜀水,食野餐,眠古刹,熙出夕归,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夜,宿窦圌山麓古寺,雷雨大作,汲师则坦然酣睡,鼾雷交替,然我则彻宵难眠,恰宜默习日间所学......”黄回信“回想五十年代,我们合作得很好,而且一同跑了很多地方,我常说那时是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您写的回忆录和几首诗,我看了几遍,觉得感人至深。并又使我回忆到五十年代初,我们一道在野外工作的一些过程,抚今思昔,感慨万千!您当时似还不过而立之年,能脱下五星帽,改用罗盘针,我遇到的老干部中,您是使我最不能忘记的老朋友.......” 他边干边学,常年参加野外地质勘查,技术干部评价:他没有架子,不动辄称“知识分子改造”,虚心听取技术干部意见,群众关系好,威信高,谦虚好学,业务知识掌握得很快。短短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从外行转变为内行,能津津乐道与专家讨论技术问题,写出专业性论文,被业内称为半个地质老总、红色专家。原四川省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王吉祥说:“焦益文这个人14岁参加革命,家庭是个革命家庭,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没有读过书,但学习得很好,脑子聪明,钻研精神好。他的钻研精神,在当时转入工业部门的干部中是少有的,达到工程师的水平。”科班出身的副部长康世恩对他也十分认可,经常点名要他参加部专业会议。
父亲身挎地质工具包,别人再问时,我们说“老汉”是个当兵跑野外的
汲师曾告诉他“研究问题一定要‘捏死了’,现在看是解决了,过二三十年再看你还是对的,这才证明你是正确的、科学的。”25年后,父亲如约将他曾发表的文章寄给了老师。黄评判:“你对四川盆地油气远景的看法是正确的。写出来技术性较强的论文,这在非地质科班出身的老干部是少见,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阅后令人感到钦佩!他们不听忠言,这真是怪事!”
国家需要石油,而四川盆地前景不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四川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原油生产指标,石油勘探全面启动,父亲成为石油勘探的当家人。他以极大的热情寻找石油,经过几年奋斗,打了不少井,但油少气多。勘探工作陷入尴尬境地,国家一再强调四川要以找油为主,却一口口的气井出现。在重油不重气,要油不要气的决策下,父亲更是倍感压力。萌生想法:既然油气是孪生兄弟,难道天然气就不能广泛地为我所用?参阅国外技术资料,了解天然气的利用价值和开发前景,他思想发生了转变:四川的现实摆在面前,把现成的天然气先用起来,在找气的过程中去寻找油,相得益彰,是科学可行、经济集约的途径。1953年10月,父亲在《科学大众》发表《西南石油资源勘探工作的新前途》,首倡开发利用四川天然气:“石油工业组成部分之一的天然气(气体石油)资源,在西南的四川则更有悠久的历史和充分证实的大量蕴藏。远在二千年前,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即首创利用天然气作为制盐燃料,发展延续至今。在隆昌和巴县地区有着现代化的天然气井,并用于制造重要工业原料炭黑。天然气不仅可以用作工业、交通和民用的直接燃料,更是合成汽油、炭黑工业、合成橡胶及人造纤维的主要而且最经济的原料,同时亦是多种化学工业及药品制造上的重要原料。但是在反动的官僚资产阶级统治时期,都把它称之为‘废物’,不加以开发和利用,只有在中国人民自己掌握了政权之后,才清除了这种错误观点.......”1955年他给四川省委写出建议并转党中央。
转眼到了1956年,勘探前景依旧泥浊不清。而地处西北的玉门油矿年产油迈上40万吨,为当时中国石油工业最高水平。成都,1956年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他困在家中,四川油气勘探之路曾令他寝食难安,浮想联翩.......写下这样一首词:居成都狮子巷陋室,雨偶忆刘禹锡文,有感四川有气不要气,无油偏要油的勘探方针。庙不在高,有油则名。井不在深,有气则灵。斯是油少,气也德馨。北川凌龙门,南川悬圣灯。盆地多构造,十钻九不空。可以媲原油,搞合成。无鸭公之上架,无鸡婆之晨鸣。碑竖天然气,传立石油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该词表达了他的心迹:玉门老君庙地处高海拔,有油就出名。需打深井的四川,有气也可堪比。川西北有龙门山构造,川南有圣灯山气井。盆地气田构造多,十钻九不空,搞合成汽油可以媲美原油。有气用气,没有赶鸭子上架、逼母鸡司晨的荒唐,同样为石油工业建功立业,怎能妄自菲薄呢?父亲手书《填陋室铭》对“有气不要气”显得忧心忡忡 ,对四川天然气光明的前景又信心满满
同年父亲还写出一份技术性报告,提交党委讨论并呈省委,如泥牛入海。他明白了,打下江山不易,改变抱残守缺“有气不要气”的错误观点更不易,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发展之路充满艰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他思路愈发清晰:天然气具有光明的前景,“以气为主,油气并举”是一条符合四川客观实际的必经之路!
1957年初,整个社会充满了喜悦的气氛。《人民日报》刊登了费孝通《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反响热烈。很多人敞开心胸,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时间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2月2日,石油沟巴9号井发生强烈井喷,高达百米的熊熊大火,78天后才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用爆破灭火。大气磅礴催人奋进之时,四川油气勘探却遭受到重创,以此诱发的事件,让父亲坠入深渊身陷囹圄。
5月上旬国务院两位主管计划经济的副总理空降成都。刚从巴9井回来的局长张忠良接通知到省委汇报情况:“我没有汇报完,他们就作出削减勘探投资一半的决定。”显然,先行汇报工作的省委,已经表明省委书记的态度:四川气用不完,多了无用。此时四川勘探工作时间近半、前期投资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砍去投资意味下半年勘探停摆。张忠良十万火急,打电话给北京正在开会的父亲,多在部里做些工作,挽回些投资。他找部长游说,无济于事。第二届全国石油勘探会议,目的是总结7年来勘探工作的经验教训,征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与会代表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按照中央指示,部里开展鸣放,广开言路。与会四川代表对部里“重油不重气”的方针提出尖锐批评,对砍掉四川勘探经费怨声累累。总地质师曾鼎乾抱怨:“各地同志都因找到油受表彰,四川却因找到气而丧气,有人联名写信要求调离。”会上他未作发言。副部长康世恩解释说:“四川是找油为主还是找气为主的问题已争论了两三年,目前气已经很可靠了,但有没有油还不清楚,也可能没有油。根据这个情况,今年对四川工作做了较多变动,浪费一定是很大,希望四川的同志们要向群众解释清楚。”1957年5月19日夜,父亲在踟躇良久后,按照组织程序,一气呵成给部党组写了一封五千字的长文,倾吐了多年的肺腑之言。相信自己斗胆直谏,组织是能理解,对于言辞上的分寸拿捏,他“请党组审查决定”并托会议主持人勘探司长唐克转交。抽空就四川天然气利用问题,写了一篇呼吁和批评性的文章。写前原打算一、二千字给人民日报(他们的特派记者1955年看了我给省委转党中央的建议时曾邀我写过。因怕不会起作用,反而又遭到批判而未写)。但一下笔就收不住了。不仅太冗长,而且也不太适宜在群众性的报纸上用了。是否可以把某些可能发生不良作用的地方修改一下,只在石油工业通讯上发表。或作个人的看法,原文不大改动,送党的工业交通工作通讯刊用,以引起对四川气的重视和起一点利用气的作用,请党组审查决定......我国四川盆地已初步证实地下储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但直到今天不仅还未引起人们对这一宝贵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中的作用的重视。反而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阻扰及折磨,这就难免要使人不得不为它再一次地打抱不平了……我反对对抓到手的现实的可以部分解决石油问题的资源采取蔑视,歧视的方针……我想发问:为什么四川的天然气会受到这样多灾难呢?不难看出,片面主观意见抹杀现实资源,凭主观愿望想改变固有的客观存在和规律。重油不重气,从这种主观意志出发的行政手段对待科学技术工作,向石油地质家要油不要气......重油不重气和要油不要气都是逼着公鸡下蛋,抬着鸭子上架的主观主义……
这封信后来成了“反对党的勘探方针,带有纲领性的反党文章”
国家计委和石油部对父亲的书面意见充分重视。两个多月后,派出以部长助理刘放,携苏联专家、国家计委、化工部一行到四川调研,点名父亲参加。工作组以重庆地区为重点,邀集重庆市委领导、重钢、省化工厅等有关单位座谈研究,拟定了一个开发利用天然气的初步计划,上报计委和部里。他并非以天下为己任,只是不曾忘记自己肩上的担当。悲剧就这样确定了。
6月,局内开始了整风运动。几经动员,但职工们响应平平,群众心存忌惮,不敢讲话。省委城工部副书记、工业部长刘某某携办公室主任陈某等到局指导整风,要求党委常委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刘对焦说“李某某严重的官僚主义,光知道开会,群众有意见不敢提啊,你带头写几篇大字报嘛”。“……会接会,会压会。临时会,正式会,小会完,又大会。上午会,下午会,还要加,半夜会…”历数了会议成灾后,他呼吁:“经整风,应改变。少开会,消主观。切实际,办法全。职工们,朝气升,如猛虎,下山岗,找油气,不费难。”
另一篇大字报《这样的领导干部》,他引用毛泽东“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一段话,对那些没有科学态度、只背诵马列教条、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做了些批评。7月中旬,工业大口将焦初步划为右派,继续收集材料,上报省委。为作准备,9月4日以陪同苏联科学院考察团为由派焦出差贵州。“我们认为焦益文这种一贯反对现行勘探方针,并恶毒地攻击了从四川到中央的各级领导,在群众中点火煽动对党委书记不满……
我们认为焦已由极端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发展到反对党、政组织,攻击党政领导同志的党内右派分子。但由于焦益文身为领导干部,其右派言论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党内外工程技术干部中尚存在类似错误看法……
我们准备采取党内以党委扩大会议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展开辩驳,即于十月五日左右即转入全体职工中进行大辩论。已有材料计划分两批在党内外公布。
我们估计这样做,一方面会继续发现和揭露其它类似的右派分子;另一方面通过彻底驳斥其反党论调,澄清在工程技术干部中的类似错误看法,以利今后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
当焦的资料印发全局,职工们并不明白真实意图,纷纷对焦持肯定态度:“说得对啊,没错!”“现成的天然气不用,不是浪费?”“说话太直了,是为我们说话!”“上面布置讨论焦益文文章时,大家认为焦的看法是正确的。掌握会议的就立刻改变内容,停下来反右倾三天,于是大家都不敢说他对了。”9月25日晚急电将焦召回,26日起一场从党内到党外暴风骤雨批斗迅速展开。11月宣布省委书记和省委书记处书记某刚指示:撤销焦党委常委、副局长等职务。
当事者陈某后来承认:“57年7月,研究焦问题,我参加了。定焦为右派,当时感到条件不够”。后石油局汇报,焦曾给部党组写过一信,于是弄回信件,“反党言论更系统了,这样就进一步划为了右派。当时反右斗争中,对厅局级干部未抓出几个,工业大口没有抓到一个大人物,为了抓个大人物,刘某某等人就把焦定为右派分子。”
1957年12月20日父亲的《右派分子批示表》,列举了七大罪状上报。1、反对党的现行勘探方针,写出带有纲领性的反党文章……将现行的勘探方针斥责为“逼着公鸡下蛋,抬着鸭子上架”的主观主义方针(指给党组的信);2、污蔑各级党政领导同志,并把党组织说成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加宗派主义的化身(同上);3、整风中到处煽风点火,企图攻垮局党委,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指大字报)......“因此我们认为焦在政治上已经走到党的对立面,变成了资产阶级极右派分子”。处理意见:“开除党籍,撤销其一切领导职务,放到党的领导较强的最基层单位,从事实际劳动最一般具体工作,以资改造。”1958年1月30日在刘某某主持“工交大口”签审查意见,只含糊地写了“撤销原有职务监督劳动,报请省委批示”,竟无戴上右派“帽子”和开除党籍的字样。奇怪的是,在“批准单位意见”栏里,省委没有签批任何意见!3月由局党委书记李某某口头通知焦:“省委决定把你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劳动改造。”多年后祖母提及此事。李某某当年到家中当着祖父母面宣布这一口头通知,被祖父臭骂了一顿,祖母对李说:你说他现在反党,应该负责任的就是你!我们当年交给党的可是一个好孩子!祖母一气之下吐了血,卧床不起达半年之久。父案牵连到属下百余人遭受批判处分。全家九口受到株连,母亲被撤职降级、减薪留党察看,还诬为“焦李杜反党联盟”;祖父母未到退休年龄被强迫退休;担任驻外使节的妹妹,“奉召”回国;儿女们顿时沦为“右二代”。
1957年父母与五个孩子,母亲怀中为作者。此后的颠沛流离,阴差阳错,再难有机会拍下全家福了
更为蹊跷,1958年10月3日,这张未经省委批复的《右派分子批示表》上报了十个月之后,即父亲已经被押去劳改半年之久,才悄悄转回石油局装进他的档案。
父亲入行石油潜心研学地质科学8载,他奋笔疾书:写盆地、写事业、写出自己八年的执着和追求。他支持在四川找油,强调以气找油,油气并举。1957年连续在《石油工业通讯》上发表了《一定要在四川盆地把油气找出来》《谈谈油气勘探中地质与钻井的内部矛盾及解决的途径》《要不要天然气?》三篇论文,浓墨重彩都落在“以气为主,油气并举”这个主题。出版社的编辑不忍捉笔删改,连文中的一帧帧地质插图照刊全登。而这些“请党组审查决定”的论文最终也成了他右派罪状依据。
《一定要在四川盆地把油气找出来》全文8千余字,他亲手绘出若干地质构造图例,阐述盆地油气关系,力陈“以气为主,油气并举”的理由在四川盆地,应刻不容缓地开展川中地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在这个广阔的范围内,不仅可能发现大的油气田,而且各时代储油层岩性也有改变的可能……我认为目前应积极而又稳步地开展川中地台区的工作.....川中地台当前的重点应取得深处构造和地层剖面及含油气情况的资料,为较大规模的勘探作好准备。因为在缺少上下构造的符合程度,各时代地层的厚度深度以及含油情况等资料之前,如果在每个构造上过多的布置探井,不仅会浪费投资,更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被动紊乱……果然,一年后的1958年3月,川中地台龙女寺的三口探井喷出了工业油流。消息传出举国轰动,全国各地石油部门贺电雪片般飞向四川。《四川日报》刊文称:“帝国主义曾经断言四川根本没有石油,右派分子污蔑在四川找石油是逼着公鸡下蛋,现在让他们发抖去吧!”新任石油部长余秋里亲临四川,调集精兵强将动用了3万石油队伍,在尚未“弄清构造和地层剖面及含油气情况”下,匆忙上马开始了四川石油大会战。钻探150余口井,发现7个油气田,仍然气多油少。一年的喧嚣背后,客观的地质现状给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1959年3月,康世恩宣布会战结束,在“一系列的被动紊乱”中尴尬收兵。试想,砍去了投资,如何取全取准地质资料?(注:1980年6月余秋里副总理与焦谈到川中,余坦言:“川中是教师爷,把我们教乖了”。)无独有偶。在他另一篇《谈谈油气勘探中地质与钻井的内部矛盾及解决的途径》中,他所斥责的一例:“如威远基准井为抢钻井进尺,对二叠系油气显示层位,竟不惜假借上级过去的电报,威迫地质人员拒绝取心。(地质人员在周副部长带领的检查组到达威远询问这些情况时都不敢讲出来)”
十年后的1968年,他记忆犹新地说:“威远气田,1956年威基井就开钻了,钻到二叠系为了抢进尺,挣奖金,加大泥浆比重,压死油气层,还不准取岩心。当时总地质师曾鼎乾曾因坚持取心,被李滋润批得痛哭流涕,致一无所获,威远被判了死刑。”令人啼笑皆非。被压了8年的该井,1964年重新开钻,二叠系竟神奇般地满血复活!威远气田遂成了第二次四川石油大会战中最大成果——当时中国最大的气田。实践可以检验真理,也可以证明谬误。父亲在做证明题,2年后第一桩应验了;8年后第二桩又应验了;再后来甲烷CH4(天然气主要成分、父亲称之碳骨氢魂)听到了他在呐喊,出来帮他证明,主动走上前台,自证了清白。
1958年3月底父亲被专人专车押往西昌劳改农场,临行前祖母特意给他准备了两块“遮羞布”。祖母说,西昌很穷很苦很偏僻,当地人下地劳动时只能在腰间系上一块遮羞布,你不能比别人特殊。汽车在崇山峻岭间走了三天,抵达西昌当晚,押送人员突接省委电话,要求次日人车原路返回。随后被武装押往永川黄瓜山气矿劳改,从事挑煤炭、抬钻杆一类重体力活,白天劳动,晚上写认罪检查。1959年4月,父亲集中劳改的“学习队”整体迁往川中矿务局蓬莱钻探大队接受监督劳动,开始了一月一检查的认罪思想检查和劳动改造汇报,承认“以气为主,油气并举”是自己的“反党言行”。对终止西昌劳改,父亲说是怕他脱离了石油部门的监管,又向中央申诉告状。他忽略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让全国石油人振奋的事件:毛泽东生平唯一的一次视察油企。1958年3月27日,在专列上毛泽东对陪同李井泉说:“天然气我还没有见过,让我看看行不行?”于是临时安排他到铁路沿线的四川石油局隆昌炭黑厂参观。几近傍晚,毛泽东冒着细雨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生产车间,听取天然气制造炭黑的流程后说:“自流井是利用热能跑了炭黑,这里是收了炭黑跑了热能。”领袖钟情于天然气,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高瞻远瞩提出了综合利用天然气的命题。听话听音,最擅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陪同自然心知肚明。这就不难解释:突然叫停西昌劳改;省委不予批复《右派分子批示表》;10个月后该表悄无声息的遭退回等种种谜团。一切都是缓兵之计的“障眼法”。领袖对天然气鲜明的态度,让陪同人员着实吃惊。这之后四川转而提出“有油要油,有气要气”的口号。省委书记说“石油部不要气,我要。” 1960年4月刘少奇到成都,陈刚汇报谈及天然气利用问题,刘认为是解决能源紧缺的好办法。于是,父亲1956年建议成立的专门机构——省天然气办公室应运而生。1961年石油部提出“以气为主,油气并举”方针,康世恩点名让焦出来工作。父亲的命运也随之改变,9月摘掉帽子,重新安排工作。摘帽右派还是右派,后来之路荆棘密布,波涛汹涌......1978年8月,父亲的申诉送达胡耀邦家中,22年的冤案于1979年2月得以改正。(需要特别说明:此次改正文件基本内容与本文前述内容如出一辙,证明这份史料的史实性。)
2007年4月我重返四川成都工作,是子承父业,更是父亲气缘的使然吧!为加快四川盆地油气开发,我供职的单位与前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重组,整合为中石化西南石油局。34层办公大楼为1957年老宅旧址之上,恰处闹市区的春熙路口,徜徉中我曾无数次去寻觅儿时家的记忆,叹今非昔比,荡然无存。岁月无痕,沧桑有迹,50年的时光轮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几日后,在《西南石油局大事记》里看到了50年代初父亲与黄汲清先生会商野外地质勘探的记载,不禁潸然泪下。历史没有忘记,父亲诗曰:“战途重征骥不老,碳骨氢魂凝气田”,气兮!魂兮!人生迟暮,矢志不改。父亲离休之际,满怀深情地写下了《宝地颂》:天生一个聚宝盆,地上地下遍藏金。内引外联陈规破,华光四射南天门“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其实,父亲从不曾远去,他只是走进了历史。他擎起碳氢火苗,将历史楼阁的窗灯依次点亮,“华光四射”是他梦想中四川盆地无数个已发现和待发现的构造气田。永远的老兵,见证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在川渝两地“气大庆”建设正在全面提速,见证他的大气之梦!(作者注:文中部分人名虚化,皆为护佑。因其中有打右派者,自己家人成了右派;文革中更有甚者:或家破人亡;或自投黄泉;或九死一生……同为受过伤,结了痂,揭开疤,扯出血和肉,不忍回顾。不忘却历史是为了不再重演。)昔年·反右运动祭
陈章明:我的“右派”父亲,
少年得志、中年遭难、晚年得意
高峰:右派“临时工”秦木匠
宋和:为右派落实政策,
我们走访两个逝者家庭
张宝林:读高汾的《北大荒日记》
开往北大荒的右派专列
张宝林:黄苗子郁风
和“二流堂”的老友们
陈小鹰:我的母亲亦父亲
吕丁倩:我的爸爸,折断翅膀的鹰
白桦:因言获罪
摧毁了多数中国人的诚信
邵燕祥:失败的人生
裴毅然:红色才女杨刚自杀之谜
钱江:一代名记者浦熙修
与我的父亲钱辛波
曹培:右派嬢嬢的风雨人生
话音一落成了“右派”
蒋海新:杜鹃啼血子归鸣
“右派”聂绀弩北大荒的三年流放
黄忠晶:一个妻离子散的右派分子
党建真:“大右派”李又然印象
何蜀:一个右派子弟的悲欢岁月
葛佩琦之女葛希平
回眸一甲子 风雨故人情
孟小灯:追忆父亲,
我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
李大兴:谁记得一甲子前的北大
汪朗忆汪曾祺
诗人流沙河与《草木篇》冤案
李大兴:刘雪庵与《何日君再来》
余琼琼:何日君再来之妻离子散
张林:我认识的几位“右派分子”
程石:老乡帮我度难关
吴传斗:一个右派的“饥饿改造”
余习广:归国留美博士
"右派"董时光之死
林昭挚友倪竞雄
她是那么鲜活的一个人
杜欣欣:母亲的歌
吴兴华:“失踪”半个世纪的天才诗人
吴同:怀念我的父亲吴兴华
李榕:舅舅的故事
吴一楠:四叔的故事
渝笙:劳改煤矿寻二舅
陈梦家: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耍
杨大明:悼丁望
朱启平,日本战败投降的见证者
彭令范:林昭案卷的来龙去脉
爱说爱笑爱美食
的北大女生林昭
吴昊:我所知道的林希翎
于光远前妻孙历生是谁害死的
王友琴:于光远为何避谈前妻
王世浩:10岁那年差点成小右派
戴煌:胡耀邦平反的第一个“右派”
丁东:大"右派"葛佩琦上访记
梅长钊:我的右派姐夫陈天佐
何蓉蓉:母亲,我心中那盏不灭的灯
贺越明:“另册”里的三六九等
邓晓芒:这就是我的母亲
潘虹:父亲的自杀让我超越痛苦
渝笙:用文字给父亲砌一个坟茔